孵化溫度控制方法
2017-07-05 11:20:16 來源:天源飼料 點擊:
孵化初期,胚胎物噴代謝處于初級階段,缺乏調節(jié)能力,故需較高的溫度。孵化中期,胚胎物質代謝逐漸加強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也逐漸加強,此時溫度要保持平穩(wěn)。孵化后期至出殼前,胚胎已具有調節(jié)體溫的能力,加上本身新陳代謝旺盛,產生大量的體熱,此時孵化溫度還應稍低,以利于散熱。因此,孵化期應遵循前高、中平、后低的原則。孵化溫度偏高則胚胎發(fā)育快,雛雞提前出殼;溫度偏低則胚胎生長發(fā)育遲緩,出殼時間晚而拖延。
據試驗,37.8℃孵化21天出雛,孵化率最高;38.5℃僅20天就出雛;39.5℃只需19天,且雛雞體重輕,孵化率低;35.5℃要延遲到24天出殼,且大多數胚胎死于殼內孵化過程中。
應根據胚胎的需溫特點,人孵方式和孵化方法進行正確施溫。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,采用恒溫孵化法,孵化器的溫度控制在37.8℃,出雛器的溫度為37.O~37.5℃。箱體式孵化器的整批入孵,采用變溫孵化法,1~3天孵化溫度38.0℃,4~12天為37.8℃,13~18天為37.6℃,19~21天為37.0℃,孵化室室溫控制在22~26℃。這里說的溫度均是指空氣溫度,但筆者所在孵化廠的孵化器具有測量蛋殼溫度的功能,因此是將胚胎溫度設定在37.8℃,通過監(jiān)控蛋殼溫度來設定孵化器內部環(huán)境的空氣溫度,從而保障胚胎發(fā)育有良好的溫度環(huán)境。
上一篇:孵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
下一篇:淺析養(yǎng)雞場臭味治理技術措施
延伸閱讀:
- ·孵化溫度過高及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(2016-08-11)
- ·種蛋孵化過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(2016-11-12)
- ·淺談孵化過程控制要點(2016-11-17)
- ·孵化過程對產品質量的影響(2016-12-12)
- ·孵化蛋質量對孵化優(yōu)化管理的影響(2017-06-23)
- ·孵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(2017-07-01)